捷運藍線路線變更,配套規劃好了嗎?
捷運藍線於綜合規劃階段變更路線,在地方掀起討論。路線當然可以依實際需求更改,但規劃與配套必須健全,資訊也應公開透明。
幾個重點,是未來藍線施工可能會碰到的狀況,我要求市府應及早開始準備,降低捷運施工期間對地方可能造成的衝擊。
#交通壅塞
目前B12、B13站這段捷運都是地下形式。台灣大道是交通主要幹道,交通局有考慮過台灣大道施工期間的交通疏導嗎?即使施工採用潛盾機,根據雙北經驗,依然會對交通造成不小的影響。中區台灣大道段只有四線道,可預期交通會發生大打結,屆時難保台灣大道不會變成 「全台最大規模停車場」。
先前胡市長曾經表示,不做BRT,台灣大道會心肌梗塞。現在公車專用道還在,台灣大道的交通問題依然卡關,塞車問題仍舊嚴重,交通已經接近中風等級。捷運施工期間,若交通無健全配套,台灣大道可能就不止是心肌梗塞,是直接休克。
#經濟黑暗期
根據市府的資料,藍線最快11年後完工。經過長達數年的施工交通黑暗期,甚至連帶的經濟黑暗期,若未於捷運施工前為中區做好短中長程的規劃,可預期施工將造成地區商業機能衰退,對舊城經濟造成巨大衝擊,台北捷運萬大線就是一例,捷運工程帶來的影響,讓美食街直接變美食沙漠。
盧市府表示新路線方案是為振興、繁榮舊台中市區。但舊城區的病灶絕對不僅僅是交通。市府應去通盤考量中區整體的再生計畫,設法解套現存問題,才是真正活化中區之道。
#文資毀損
台灣大道沿線的文化資產與特色老屋如第二市場、彰化銀行、中央書局、全安堂等,皆極有可能受捷運工程影響而損壞。市府務必做好審慎評估與建築的防護,勿讓交通的進步變成文化的大退步。